扎實做好教育均衡化 推動鄉村教育發展
摘要: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,教育均衡是最大的社會公平,而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點難點在偏遠的農村。
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,是黨中央、國務院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,著眼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事業協調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,是新時代辦好農村義務教育、整體提升農村教育公共服務水平的必然選擇,對于落實鄉村振興戰略、建設教育強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。
2018年6月20、21日對區內的8所學校進行教育教學視導工作。雖然行程緊張,步履匆匆,但是通過座談、查看資料及校園環境,我們看到了區內各校小學的扎實工作,發現了諸多亮點,但不乏在教育資源使用及軟硬件條件等方面相比市區差距明顯。我主要負責查看教育裝備管理,信息化建設與管理、校園環境,這三個方面資料及軟硬件。從視導的實際情況談一談鄉村教育均衡化重要性。
在視導中發現,學校對信息化的各項考核和管理制度,沒有具體量化方法,部分學校教學設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,尤其是實驗室建設,多媒體使用等方面還應繼續加強。師資匱乏部分學校一些學科沒能做到開齊、開足,應盡快解決這一問題。通過視導需要學校加強校園環境深入檢查,對破損的門窗、學桌、墻面等,褪色的標語與班級布置,陳舊板報要及時維修與更換。努力開齊全部課程,特別是信息技術課,投入大量資金建立的機房,最終卻成了擺設,十分可惜。配置的班班通設備也要合理運用。進行大規模面向一線教師的信息化培訓,是非常有必要的,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普及計算機基本操作,有利于各校信息化設備使用。
針對以上實際遇到的問題及反思,我想要想做好鄉村教育首先對鄉村教師職稱評聘制度進行徹底改革,做到“酒香不怕巷子深,鄉村也能出名師”,留住優秀教師,為優秀教師提供展示的平臺。其次加強中小學校長全員培訓工作,并通過學校標準化建設、推廣集團化辦學、實施名校對口幫扶等政策措施,縮小校際發展的差距。最后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是奠定均衡發展基礎,教育經費的有效投入,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,使農村學校校舍建設、教學裝備配置等條件基本達標,逐步實現基本均衡。
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,“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,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”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“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,教育投入繼續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”。我想做好鄉村教育,是鄉村振興的基礎,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基石。
蚌埠高新教育集團 彭介軍